手机版 | 网站导航
首页 > 主题阅读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高一学情分析_高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高一学情分析_高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主题阅读 | 2019-01-14 | 阅读:
【www.dddnc.com--主题阅读】 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更多高一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导语】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

  A.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皇位独尊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

  3.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A.秦御史大夫

  B.西汉刺史

  C.宋同平章事

  D.明布政使

  4.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C.君主*的加强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5.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6.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Linevitch(孪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德国公使)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8.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国侵略者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9.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10.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A.天京事变B.定都天京C.金田起义D.提出《资政新篇)

  11.《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12.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四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①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②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⑤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3.清明节明明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民国五年”,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

  14.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渡江夺胜利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渡江夺胜利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渡江夺胜利

  D.渡江夺胜利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1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惩*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7.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B.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8.“遵义云开迎曙色,毛公舵稳展奇谋。”是作者创作油画的主题。对其中“曙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油画《遵义曙光》

  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19.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0.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右图报道《解放南京》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影响是:

  A.揭开了战略*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21.*《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22.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走向*。”前一个“*”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A.开国大典B.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C.北平和平解放D.全国一届*

  23.浙江某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共同团结奋斗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4.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对这组镜头解读正确的是: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分子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民主、平等

  C.人民民主、社会主义D.人民当家做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6.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成为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D.1992年全国*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27.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A.1997年B.1999年C.1982年D.1954年

  28.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C.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29.“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1分,32题13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造成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A、B、C三幅地图反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图A、图B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2分)

  32.(13分)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材料二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2分)依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

  (3)材料四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世界意义。(3分)

  (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33.(16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我们纵要说它是*,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请回答:

  (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的观点。(3分)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1分)为什么说是“悲惨的失败了”?(3分)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确立哪些主要政治制度?(3分)

  (4)请概括说明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4分)

  【二】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如果在黄河流域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下列现象:金属工具、成熟文字、城市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判断最早的历史阶段是

  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早期国家D.夏朝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4.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5.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6.“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B.秦朝C.汉代D.唐宋时期

  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实际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9.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工部B.礼部C.户部D.兵部

  10.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丞相④军机处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

  A.西周B.秦朝C.唐朝D.北宋

  12.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13.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的重要内容

  14.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

  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

  15.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B.大陆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D.中国文化影响

  16.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以下对其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D.本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拥有参与城邦管理权利

  17.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时期,进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他所实施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黄金时代”到来的是

  A.扩大公民参政范围B.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

  C.制定“公职津贴”制度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18.在伯利克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19.雅典公民希米奥出身于商人家庭,他在家里接受私人教育,其父母主要关注的应该是

  A.逆运算能力B.在学校考试时取得好成绩

  C.外语水平D.能言善辩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

  20.帕罗椰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他要到雅典去参加公民大会。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他听到执政官宣布今天的议题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库李维,人们争相谴责他不利国家的行为。你如何评价这项议程所涉及的内容?

  ①它驱逐了反对民主政治的敌人,保证民主政治的顺利进行②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工具

  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21.公元前399年的春天,3名雅典公民对苏格拉底提起诉讼,告他不敬城邦之神、传播异端宗教、腐蚀雅典青年,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代议民主的公平公正B.轮流执政直接民主的体现

  C.符合当时雅典的司法原则D.审判机构应是五百人议事会

  2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秦朝的郡县制、隋唐的科举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24.罗马管辖其辽阔疆域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实行民主政治制度B.加强君主*集权

  C.普及推广罗马法律D.提高罗马军团的*力量

  25.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出现是由于

  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B.平民反对贵族的结果

  C.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D.奴隶主的自觉行为

  26.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了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了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节B.宣布休妻无效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

  27.公元183年(罗马帝国时期),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

  A.埃及习惯法B.罗马万民法C.雅典自然法D.罗马公民法

  28.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为什么近代欧洲法律体系比较多的吸收了罗马法而不是时间早的多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西亚古巴比伦王国,世界历史现存第一部成文法典)?”他们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的是

  A.罗马法随罗马军团影响到了广泛地区B.文化差异导致东西方法律无法借鉴

  C.罗马法体系完整、内容完备D.罗马法的平等公正理念符合了近代需要

  2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

  A.人人平等,公正至上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0.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

  A.平等社会B.民主社会C.等级社会D.*社会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两小题,共40分。31题20分,32题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为了做到“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重大创新?(6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4分)联系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的有关知识,比较唐朝与秦朝的变化,说明变化趋势。(2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2分)

  32.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古雅典时代,首次实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

  (1)根据所学知识,在下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时期政治机构性质

  伯利

  克里

  时期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民众法庭

  材料二:(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6分)

  材料三: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真正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3分)

  材料四: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4)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3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5分)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理科)


本文来源:http://www.dddnc.com/content/153350/

主题阅读热门文章